第三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第三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6日圆满落幕。

此次会议历时两天,吸引了90多家科研院所、6家公司的240多名学者,共32个报告。

会议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联席会协办。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旨在搭建一个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推动信息共享,避免重复研究,加速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共赢,推动适配体的应用与产业化。



此次会议报告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1
适配体筛选技术


从趋势上来看,筛选正朝着快速、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毛细管电泳(屈锋课题组)、微流控芯片(许丹科课题组)和表面展示技术(瞿昊、朱志、罗昭锋课题组)将逐步取代耗时耗力的传统方法。单分子扩增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也将逐渐取代传统PCR和TA克隆。

此外,非天然核苷酸替代传统核苷酸的方法正在兴起(杨宪斌、何军林、于涵洋、周寅课题组)。核苷酸糖环、碱基、磷酸骨架上的修饰使得适配体产物的亲和力更强、稳定性更好,筛选成功率也得到提升。



2
已有适配体的优化技术


已有适配体的优化又包括核心片段提取和筛选后修饰。既有传统穷举法(郭磊课题组),又有计算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参与(杨宪斌、梁好均、杨振军课题组)。计算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代表着适配体优化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计算能力的局限还无法对较长的序列进行分析。



3
识别新靶标的适配体


这一部分体现了适配体相较于抗体识别靶标范围广的优势。众多工作的靶标覆盖了细胞(上官棣华、李婉明课题组)、蛋白(李鹏飞、周伶俐课题组)、小分子(娄新徽、裴仁军、王梁华课题组)。领域覆盖了肿瘤、水产、海洋、环境监测,体现了适配体广泛的应用领域。



4
已有适配体的应用


适配体应用一直是研究热点,此次大会也有1/3以上报告集中在这一领域。适配体传感器构建又占其中的绝大多数。适配体与纳米材料、化学与电化学技术、荧光分子或探针的联用,可对重金属离子、抗生素、食品添加剂、蛋白、细胞等靶标实现实时、定量检测分析。每个报告都具特色,重在多个学科的交叉配合。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从中有商业化的检测产品诞生。

综上,适配体应用广泛,并且随着筛选、优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领域。



修饰碱基技术


伯豪医学适配体中心课题组(杨宪斌、何军林、于涵洋、周寅课题组)在会议中作了题为“一种提高SELEX成功率的修饰碱基”的报告。中心拥有二代筛选平台,可以提高筛选的成功率。



伯豪医学适配体中心努力推动适配体技术的科学研究,期待能够与更多同行合作,助力国内适配体领域的发展。



适配体中心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属的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适配体中心,与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多年合作,致力于共同开发适配体筛选和应用技术,利用其特性进一步发展科研和临床产品。中心还与华山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伯豪适配体中心经过数年的技术攻关,积累了丰富的筛选经验。目前推出了一代、二代和RNA三大适配体筛选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具有标准化的流程,并与多样检测技术配套,可以评估和鉴定已知适配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这些技术包括ELASA检测,免疫杂交,免疫沉淀,流式,SPR等。合理配套的系统化筛选平台,可为客户进行针对蛋白靶标的定制化筛选服务。

中心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目前已建立了蛋白靶标适配体筛选、优化和鉴定平台。二代筛选平台可以提高筛选的成功率。中心将努力推动适配体技术在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向研究院校和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服务。




新闻动态

NEWS